上映4天,徐峥新片《逆行人生》,票房突破了2亿。
对于该片的投资众说纷纭,主要集中在2亿这种说法。而从整个演员阵容和视听呈现来看,投资显然并不会少。不管哪一种说法,对于这部影片来说最终也只能基本维持个平衡,很难实现大幅度盈利。
该片豆瓣开出了6.9的分数,猫眼9.3,淘票票9.5,整体来看,不能算是口碑黑马,但也并不差。
虽然是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,有着很强的现实话题和人文关怀,但也是深陷各种争议之中,加上种种问题,最终票房上也是表现平平。
作为影视作品,《逆行人生》并不是首次将镜头对准外卖员群体,但却是首次在电影中呈现了外卖流程和规则,这对于大部分未曾从事过这一职业的观众来说是新鲜的。而这也是该片的一大目的,徐峥也是想要通过这部影片让大众对外卖员有着全新认知。
徐峥自导自演自编,还是监制,身兼多职的他再次对准现实主义题材,对标的是《我不是药神》,但显然两部影片不可相提并论,不过,这一次徐峥还是极富诚意的。
徐峥在影片中饰演的高志垒,原本是大厂中层,却还是未能幸免遭遇裁员,加上各种危机,最终不得不去当了外卖员。但在这一过程中,从不适到适应再到成为单王,得以迅速成长,有了对这一职业和人生、生活的全新认知。
在影片的结尾,高志垒成为了单王,开发的小程序“路路通”也是被平台看中,一家老少是搬入了老破小的房子,但生活是幸福美满的。
看似圆满的结局,但却是真恐怖。
首先,高志垒成为单王的代价是巨大的。
单王,作为一个王,虽然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但也是百里挑一的。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游戏规则,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等级式。也正是这样的等级式造成了各方面待遇条件的差距。而作为外卖新人的高志垒在生活重压下,结果不过是从一种规则之下跳入了另一种规则之中,但显然外卖这一行业的生存环境更为艰难。
好在,通过努力,高志垒还是一步步升级,最终斩获了单王。
但是牺牲付出却是巨大的,甚至在最后争夺单王之夜中,再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,但依然重新站起送完了最后一单,方才成为了单王。
这样几乎是拿命换来的单王,自然是恐怖的。
更为恐怖的是,高志垒没有任何选择,而且竞争更为激烈。这一行业起点是低的,但上限是有限的,甚至为了最高的单王,更是要拼命。
当然有人会说,这还是双向的选择。可是对于生活重压之下的人来说,哪有什么双向选择。甚至各方面条件都得不到任何保障,而单王又只有一个。而对于像高志垒这样的人来说,拿到单王又能怎样,所能支付的还只是个房贷。其它开支依然难以为继。
而最大的受益方自然就是平台了,平台不管你过程如何艰辛,只管结果,甚至用规则将你牢牢套住,让你动弹不得,这是多么可怕的,但这又是不争的现实。
其次,高志垒还是卖掉了大房子,举家搬入了老破小。
而这就是单王的有限性。高志垒还是屈服于现实,选择了与自身能力更为匹配的生活条件。
尽管看上去高志垒一家还是幸福的,也看的更开了。虽然幸福程度不一定降低,但是生活条件是肯定降低了。
这是一种妥协,也是一种认知的改变。尽管能够想明白看得开,但还是颇为残酷的。
这是将单王的不可持续性呈现的是淋漓尽致。即使有着持续性,但是除了房贷压力,还有医疗、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压力,所以单王能够改变的终究是有限的。
最终高志垒一家还是不得不换房、转学,从头开始。
最后,高志垒开发的小程序路路通被平台看中。
原本高志垒加班加点开发出来的路路通,是为外卖员服务的,是为了更好地送外卖,但结果又被平台看中,成为了平台全新的游戏规则,造成更为严重的内卷,逼迫着外卖员送的更快更多,追求利益的最大化。
虽然影片呈现的是开放性的结局,但显然已无关要紧。毕竟,在资本时代,一旦被看中,那必然会想尽办法为其所用。不管是收购,还是自我开发,这样的程序迟早是要成为游戏规则的一部分的。
这是更为恐怖的结局,但又是现实残酷的真实反映。
而影片中于和伟饰演的平台老板,最后留下的镜头是拿起一个馒头要吃,不是说他多么俭朴,而是吃的是人血馒头。
当然比较有意思的是,一开始高志垒是被自己设计的程序算法所优化掉的。最后自己设计的程序又要沦为资本的工具了。
高志垒从一个怪圈跳入了另一个怪圈,而这样的怪圈,没有人能够逃得掉的。
《逆行人生》就像《抓娃娃》一样,看似圆满的结局,但实际上改变的又是极其有限的,尤其更为深层次性的问题还是无法改变。而这才是现实的残酷性和无奈性,也是圆满背后的恐怖之处。
尽管影片一定程度上确实传递出了正能量,让人看到了底层群体的真善美,相互之间的帮助、守护、守望,为生活努力奋斗样子。可是这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是无法想象的,深不见底,而对于现实中的你我他来说,依然毫无办法,只有继续努力奋斗。